找到相关内容938篇,用时1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三十七菩提分法及其次第开展与整体运用(2)

    作如是知、如是见者,名为正见修习满足,正志、正方便、正念、正定(修习满足);前说正语、正业、正命清净修习满足;是名修习八圣道清净满足。  八圣道修习满足已,念处修习满足;[36]……正勤……...完成之后,念处等三十七菩提分法才大功告成。  有关“苦谛”──我们对名色应证知而遍知者,该等诸法证知已而遍知之(abhibba parijanati{三明通智作证已而遍知之}〈M〉Ⅲ.289-13)。...

    杨郁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64046274.html
  • 菩提的追寻

    的人,也是虚妄的。”  德人恩斯特.卡西尔曾说:“要认识人,除了去了解人的生活和行为以外,就没有什么其他的途径了。”佛陀教导我们修行时,行“念处经”该是从认识自身开始;所谓“念处”是身、受、心、法;... 所以,宗教家是不可利用人性的弱点,去引人由“迷”入“信”,该鼓励求教的人去检证,到了确知确证是善知识后才“立信奉行”。所以,当您开始修习“念处”,你先不要相信这个法门可以使人达到解脱(证果),你...

    康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5953008.html
  • 正法与三十七菩提分法的实践

    实践   三十七菩提分法是声闻菩提、独觉菩提以及无上菩提所必修的,如《大智度论》卷19中说:   佛说念处乃至八圣道分是摩诃衍,三藏中也不说三十七助道品独是小乘法。[19]  ...禅定法门的根本。[21]以此为根基,接著就去修毗(金皮)舍那(内观),所修的就是三十 七菩提分法。 (二)念住的实践   念住旧译作念处,释尊说:   有念处,何等为?谓身身观念处、受、心、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32745912.html
  • 大乘禅波罗蜜“止观法要”之抉择(2)

    上的玄想,直接从生命的组成因素与动态呈现中,如实观照其间因缘生灭(缘起),而又必然趋于寂灭(性空)的法则,这是佛法不共世间的特别之处。  在佛陀所开示的修道项目中,第一个就是“念处”。如《阿含经》中所云:  有一道净众生,度忧畏,灭苦恼,断啼哭,得正法,谓:念处。……悉断五盖,心秽慧羸,立心正住于念处,修七觉支,得觉无上正尽之觉。……云何为?观身如身念处,如是观觉(按:受)、心、法如法念处...

    释性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2747485.html
  • 正法与菩提分法的实践

    必修的,如《大智度论》卷一九中说:  佛说念处乃至八圣道分是摩诃衍,三藏中也不说三十七助道品独是小乘法。  故知任何走在菩萨道上的行者都必须修三十七菩提分法。然而如何实践呢?首先,对妄想纷飞的凡夫必须...观察呼吸的出入,经由持续不断的觉知,使心达成奢摩他(寂止)。  以此为根基,接著就去修毗钵舍那(内观),所修的就是三十七菩提分法。  乙、念住的实践  念住旧译作念处,释尊说:  有念处,何等为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2554806.html
  • 南北传止观念住之会通

    课程就是念住。  1997年,3/25 恩师于三峡西莲净苑,宣讲【修念处是中国佛教的希望】。当时非常感叹北传佛教没有善知识劝修念处法门,而当面对南传佛教学者喊出“大乘非佛说”的口号时,就难以回应;因此大声疾呼:“北传大乘佛教真正是到了危急存亡之秋了啊!”,“佛法的兴衰要由修不修念处来决定。”  1997年,智中面对解行之间的巨大差距,深感所学无法调伏烦恼而离开佛学院;当时有很多同学去缅甸禅修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51558189.html
  • 中道的人生观——缘起法则之体现

      中道的人生观——缘起法则之体现   “中道”是念处修行系统的核心,也是一切佛法修行的核心。在前面的章节中,我们已介绍了缘起法则及其一些引申法则。如“空”、“无常”、“无我”等,也提到了修行中放下包袱的过程——“苦”、“苦集”、“苦灭”、“苦灭道”的圣谛,及念处的初步探讨,和念处圣谛、八正道的关系等。在了解了这些佛法中较基本的理论与方法后,我们便可进一步地研究念处的核心——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34365182.html
  • 阿含道性(下)

    进行,为什么?他不修行,不学习,不一再的来修改自己错误的地方,开展好的成份,那是不可解脱的。那么我们应该要怎么样?透过念处正勤、如意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觉支、八支正道,也就是三十七菩提分。在整体性、...佛陀所走的路,佛陀完全没有遗漏的介绍出来,是什么道?就是八正道,就是念处为首,开展出来的八正道,或者是三十七菩提分,都是同一道,怎么样来证明呢?杂阿含六三五经说:“若比丘于念处修习多修习”我们不要...

    杨郁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03153175.html
  • 《当代南传佛教大师》推荐序

    念身(不净)、死念(提起无常生灭及精进修道)。  二、基本练习(坐禅及行禅交替)──对念处专注能力之开发──分为阶(练习一、二、三、)。  三、进阶练习──慧观之开发──分为三阶︰?辨明...应用于日常生活中,透视事物的真相,觉悟无常性、苦迫性及无我性,维持无我执、无我所取;甚至于日常生活当下体验涅槃。  第八章〈阿姜念〉,念法师的教法非常简要︰依“念处”及“圣谛”法门,观照日常...

    杨郁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1150319.html
  • 谈六身修习

    入处缘外六入处所生的结缚。解除烦恼盖缰,那末,由内六入处缘生的可乐法,心不贪著。断限了贪着,于生嗔的事不再生嗔,断除了嗔,于生痴的事不再生痴。断除了痴,于五受阴当观生灭。于六触入处当观集灭。于念处当善系心。系心念处即住七觉分。修七觉分成就,于欲漏心不缘着,心即得解脱;于有漏心不缘着,心得解脱;于无漏心不缘着,心得解脱。   为了使心不缘觉、得解脱,又得修“律仪”。所谓...

    许智铭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45265883.html